今年暑假前,劉國鈞文化中心主任王亮偉在拜訪劉國鈞故里靖江文化名人薄松濤先生時,借到一本由松濤先生本人于2000年在香港完成編撰的《劉國鈞自敘》。這本書在大陸沒有發(fā)行,存量很少,作為研究劉國鈞的史料顯得十分珍貴,正如劉璧如女士在《劉國鈞自敘》序言所言:“父親生前關(guān)于紡織方面的不少著作和文章,從三、四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皆曾流膾人口,而其較有系統(tǒng)的自傳資料,即一九五九年父親在青島和廬山修養(yǎng)期間口述,由秘書巢福偕記錄的原始材料,則為首次發(fā)現(xiàn)。茲經(jīng)薄松濤先生,花了一年多光陰,對有關(guān)資料進行了精心的整理和集納,輯成《劉國鈞自敘》一卷問世,殊感欣慰!
為了將這本珍貴的資料留存并能夠使其發(fā)揮更大作用,文化中心決定將全書內(nèi)容進行數(shù)字化錄入,7月初,有關(guān)方面提出錄入工作要于7月中旬全面完成,任務(wù)十分迫切。怎么辦?這項重要工作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而此時,我校同學已全部放假。
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信息工程系的師生,電話試探一問,“沒問題,我們馬上動員錄入速度快、責任心強的同學,明天保證全部集合到位!笔切掠钪魅位卮鹗指纱,文化中心同事們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7月4日,一場暴雨中,信息工程系10名學生按時到達臨時集合地點——紅星劇院門廳,找到一個僻靜的角落,老師一一布置任務(wù),從老師焦急而嚴肅的神態(tài)中,同學們感到了任務(wù)的挑戰(zhàn)性、緊迫性、重要性。
挑戰(zhàn)大——這本自敘全部是由繁體字寫成,老師們讀起來尚且很吃力,對同學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zhàn),為了準確完成文字錄入,大家有時需要邊查字典邊錄入。
時間緊——7月4日至7月12日,一周時間里要求完成錄入、校對、合編全部工作,而此時有些同學已安排了暑假實習和臨時工,需要加班工作。
任務(wù)重——全書21萬多字,平均每人2萬多字錄入量,要保證正確率是相當不容易的。
10名同學非常愉快的接受了這份特殊的“作業(yè)”,大家表示一定盡最大努力保質(zhì)保量完成。
同學們說,這次機會既是一次難得的鍛煉,也是對以往漢子錄入學習功底的一次檢閱,還是一次繁體漢字的學習過程。看同學們這樣的信心十足,這樣的熱情高漲,老師感到十分欣喜:不愧是劉國鈞的學生,果然個個“高大上”!
7月12日,約定時間還沒有到,老師的QQ郵箱提示音便不斷響起,一篇篇文字飄然而至,仿佛還帶著同學們的辛勤汗水,更帶著同學們成功的喜悅……
這些文字將在“國鈞研究”、“國鈞網(wǎng)站”上相繼推出,將在推動研究劉國鈞、學習劉國鈞精神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們的名字是:沈正瑋、宋清洋、吳婷、吳昊(班主任殷存舉)、秦麗娜、王子豪、黃欣(班主任周文斌)、李雪、莊玲(班主任徐麗萍)夏莉(班主任吳婷),讓我們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