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經(jīng)濟管理系學(xué)生在報告廳A參加“國鈞講堂”,隨著朱錦霞老師領(lǐng)略北歐國家的異域文化,共同分享朱老師的“旅行帶來的感悟”。
從2014年7月2日開始,20天,7個國家,我校朱錦霞老師開始了一次完全自助的北歐旅游。講座中,她帶領(lǐng)大家去“看”全球最富的北歐國家,“覽”碧藍的瑞典波羅的海,茂密的挪威森林,丹麥的童話小鎮(zhèn),色彩明艷的荷蘭郁金香,“嘗”比利時舉世聞名的巧克力和華夫餅。她同時還向大家介紹了法國、德國的異域風(fēng)情。
她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曾漫游在只穿吊帶短褲的炎熱丹麥,也曾在高海拔的挪威穿著羽絨服吃冰淇淋;看到過悠閑帶孩子烤面包的優(yōu)質(zhì)北歐愛家男,也曾在阿姆斯特丹見過合法公開出售大麻,以及色情一條街上的working lady。白天曾品嘗一頓享有盛名的法國蝸牛,晚上則為了找公車,常常一頓冷硬面包與牛奶就填肚子了。
旅行中,她入住到丹麥的朋友家,和當(dāng)?shù)厝艘黄鹕钇鹁樱疃攘私獗睔W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們受到一位校長邀請,作為極少數(shù)參加當(dāng)?shù)亓_斯基勒音樂節(jié)的中國人接受采訪,成為傳遞文化的使者,并登上了當(dāng)?shù)貓蠹垺?BR> 她著重向大家介紹北歐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人們衣食無憂,高福利可以保證國民從搖籃到墳?zāi)�。那里的建筑并不張揚,古風(fēng)古色,精美依舊。無論四季,無論哪戶人家,窗邊和門口一定會擺幾個鮮花盛開的盆景,怒放得嬌艷,更別說陽臺上的裝飾盛宴,陽光的撫慰下,像極了仙女的花園。那里的人民并不追名逐利,衣著簡樸隨意,飲食簡單純粹,許多人在下班后或者放學(xué)后會回家和家人一起做飯、割草、看電視。孩子必定對母親的晚餐表示感謝,即使他們手里也用著ipad、智能手機,也會按時自己回房睡覺。晚上,街道安安靜靜,沒有霓虹燈閃爍的眾多娛樂場所和仍在營業(yè)的商場超市,只有清靜墨藍的天空和瑩瑩路燈營造出的安詳夜色。
通過了解,朱老師才知道,原來低調(diào)的北歐人把財產(chǎn)更多地投資在教育和旅游上,把時間更多花在孩子和院子上。謝謝是她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微笑是陌生人臉上最多的表情。高度的修養(yǎng)與文明,從小開始培養(yǎng),最終體現(xiàn)為全民契約精神。
她告訴大家:旅游的意義,在于過程。可奢侈,可節(jié)約。然而關(guān)鍵在于那時那刻的心情,也更在于所感所想。領(lǐng)略異域文化,感受高度文明的同時,也讓心靈得到遠行。
她讓大家感悟到:最美妙的相擁,不是你隨時可以擁抱世界、占有世界,而是,世界永遠而綿長地懷抱著你的身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