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自習課,1541班的三位同學參加了由白堅仁先生演講的留青竹刻講座,先生說:不在乎演講的地點多么宏偉壯麗,而是能夠把留青竹刻這個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這項民間藝術。
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源自清代,它是在竹雕時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種雕刻技法,通常為淺浮雕;簡單地講,就是以刀代筆,以竹為紙,在竹青上留下需要的部分,使其變得和畫一樣傳神,意為留青。所用的竹子為臘月毛竹,要有4年以上的生長期,不然制作完后會開裂。而且隨著年代的久遠,竹皮竹肌的色澤反差會變得很大。青筠處泛黃,其圖案顯示的獨特韻味也會越發(fā)神奇、古樸。一件作品完成,是一個精細的過程,要有充足的耐心。
先生講了一些它的保存方法。表面擦拭核桃油,放置在通風不要太干燥和太潮濕的地方。留青竹刻工藝技法對創(chuàng)作者不僅要求有繪畫、書法等功底,還要練就一番嫻熟的刀功手法,而所用的刀具也是先生自己制成的,最小像細針那般,最大不過5毫米。
先生還講述了他白士風父親的一些創(chuàng)意和成就,留青竹刻一般有臂擱、屏芯、筆筒、香筒、詩簡、扇骨、蟲具,文具等。而他的父親創(chuàng)造了橫抬平等,而他在此基礎上做出了許多大膽的創(chuàng)新:他不僅擴大了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而且設計出中堂、字條屏、框式掛件等各種不同的珍狀形式,榮獲二項國家專利;此外,他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也有了很大豐富,適應了現(xiàn)代人們的各種不同需求,體現(xiàn)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真正魅力!
最后,我們觀賞了一些大師的作品,讓我們認識到了這項藝術的真諦與白堅仁先生多種技藝的高超之處!作為民族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保護好它并且要給予更多的了解與關注。同樣作為藝術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有愛與熱情,才能全情投入。也要有與困難斗爭的勇氣,才能在面對挫折時不敗下陣來,持之以恒。就像我們每天的專業(yè)學習,有感到枯燥的時候也有想要退縮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想想大師們這一生對藝術的追求,鞭策著我們繼續(xù)向前!